开始检索
所在位置:首页>复旦大学人文数据平台简介

复旦大学人文数据平台简介

1905年,于右任、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,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。校名撷取自《尚书大传?虞夏传》“卿云烂兮,纠缦缦兮;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”两句中的“复旦”二字,本义是追求光明,寓含自主办学、复兴中华之意。马相伯、严复等先后担任校长。1913年李登辉开始担任校长,一直到1936年。在他长达23年的校长任内,复旦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商科、经济、新闻、教育、土木等应用型人才闻名的、有特色的私立大学,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的办学体系。
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复旦部分师生在吴南轩校长带领下,辗转内迁重庆北碚(渝校)。1941年增设了农学院。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,1942年元旦复旦由私立改为国立,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,吴南轩、章益先后出任校长。1946年夏,渝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,与沪校合并,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
1949年6月,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复旦。军管会任命张志让、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。1952年2月,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,李正文任书记。1952年8月至9月,华东地区进行院系大调整,复旦大学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,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。

1954年,杨西光出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。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。五六十年代,杨西光、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,充分发挥老专家、老教授的作用,有计划、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。期间,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瞩目的长足发展,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。1949—1966年,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,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。
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复旦部分师生在吴南轩校长带领下,辗转内迁重庆北碚(渝校)。1941年增设了农学院。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,1942年元旦复旦由私立改为国立,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,吴南轩、章益先后出任校长。1946年夏,渝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,与沪校合并,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
1949年6月,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复旦。军管会任命张志让、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。1952年2月,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,李正文任书记。1952年8月至9月,华东地区进行院系大调整,复旦大学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,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。

1954年,杨西光出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。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。五六十年代,杨西光、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,充分发挥老专家、老教授的作用,有计划、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。期间,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瞩目的长足发展,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。1949—1966年,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,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。

登录注册页 My JSP 'buttom.jsp' starting page